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5-10-15 09:37
“马老师,祝您节日快乐!”
这是来自甘肃东乡的马兰花在教师节当天收到的一条微信,这也是她人生中第一份教师节礼物,马兰花意外之余有些欣慰,没想到儿时的梦想,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成真了。
马兰花是位东乡族姑娘,从小她的梦想就是做一名老师,可是家里经济困难,她10岁才走进学校,17岁被迫辍学,早早就结婚生子。直到村里开了民宿,她鼓足勇气去学习,从一开始学铺床、做服务员,到可以自信地跟客人交流,她不断在成长。如今她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数字工具做短视频做直播,推广家乡的土特产,不仅成为家里的顶梁柱,也成为孩子的榜样。去年,她当上了“数字木兰”民宿管家培训计划的培训师,将所学技能,教给更多的姐妹。
9月25日,蚂蚁集团可持续发展部副总裁、蚂蚁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晓晶在“奔流·女性公益30+”主题活动的现场分享了这个故事。而马兰花的变化和经历,正是“数字木兰”项目走过7年来,在对女性安全感、成就感和幸福感构建中,一个具象化的体现。
被看见的乡村女性
在西北农村,很多女性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,还要承担着照顾老人孩子的重任,日复一日为家庭操劳,却很少有人关注到她们所面临的健康、升学、就业等困境,更不会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她们的需求。
针对这些痛点,2018 年,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(简称“蚂蚁公益基金会”)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(简称“妇基会”)共同发起“加油木兰”女性公益保险项目。通过为欠发达地区0-100岁困难女性免费赠送一份“教育+医疗”公益保险,助力改善当地女性的健康、教育水平。
“加油木兰”以一个自然年为保障年限,一年一保。其中,教育保障帮扶标准为500元/学期,1000元/学年;医疗保障为保障期间首次确诊的恶性肿瘤(癌症),一次性帮扶 2 万元。启动投保后,被保障女性可以在支付宝APP上查询到她们的专属保单,一旦触发相应条件则可申请理赔,在线提交资料后,3-5个工作日即可获得赔付。
据蚂蚁集团公益团队介绍,选择公益保险这个方向,首先是基于用户的需求。在经过充分的调研后他们发现,很多欠发达地区乡村女性在患病后担心拖累家里,不得不放弃治疗,默默忍受病痛。同样,当家庭经济条件局限时,女性的受教育权利往往也会被剥夺,乡村女性的贫困发生率相对更高,且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代,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,从而让自己的人生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。因此,着眼于乡村女性的健康和教育,不光是对她们个人的人生进行兜底,也通过提高她们的幸福水平,进而影响所在家庭、社区,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。
同时,团队也希望借助公益保险的杠杆优势,使“小资金”实现“大作用”,让项目的成效能够最大化,帮助更多困境女性。此外,蚂蚁自身的科技研发的技术上成果(人工智能+区块链等)运用在保险领域,能够很大程度提高投保及理赔的效率。
然而,这项具有兜底性质的公益保险项目,落地却并非易事,毕竟,对于很多偏远地区的人来说,保险还是个陌生且麻烦的事情,甚至有的女性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,更别提支付宝在线操作了。为了不让她们失去这份公益保险,一些基层妇联干部挨家挨户进行宣讲,一次又一次上门劝说,更是手把手帮助她们投保。据统计,7年来,“加油木兰”项目已为欠发达地区女性提供了559万份公益保险。
而这个项目更大的意义在于,通过一份免费的保险,让这些身处困境的女性感受到被看见、被关注、被惦念的善意。不久前,王晓晶去贵州毕节织金县出差,遇到了一位“加油木兰”项目支持的女孩小英(化名),小英家有六个孩子,排行第四的她,很少得到父母的关注,极度缺乏自信。小英说“加油木兰”对她的帮助不光是学费这么简单。“当看到妇联干部一趟趟地上学校来跟我沟通,来告诉我要支持我的时候,我发现,平凡如我也可以被看到,也可以被支持。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,让我能够鼓起勇气去追求我的梦想。”
安全感、成就感、幸福感
如果说,“加油木兰”公益保险项目为女性提供了基础保障,是用“兜底”的公益逻辑,解决困境女性“安全感”的问题。那么在安全感之上,真正能改变乡村女性生活状态、提升她们长期发展能力的,是经济赋能。“我们希望看到的,不仅仅是这些女性不再因为经济原因而丧失就医、上学的机会,还希望通过公益支持,帮助她们实现经济独立,因为这样的赋能方式才可能带来长期、可复制的社会价值。”王晓晶说。
具体而言,就是通过提供收入和职业机会,让她们在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同时,也能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成就感,带来自我认同和社会地位的提升,这是一种更可持续的改变。
为此,蚂蚁公益基金会借助数字技术和平台优势,针对不同人力资本水平女性,推出了一系列“数字木兰”就业培训计划,包括“AI豆计划”人工智能产业孵化项目、“数字木兰”民宿管家培训计划,“数字木兰”乡镇社工培训计划、“智慧巾帼支持计划”等具体项目,打造了一套差异化、多元化的就业帮扶体系。截至 2024 年底,“数字木兰 ”就业计划已为 2.1 万名乡村女性提供了就业培训及新型数字化就业岗位。
“AI豆计划”就是为欠发达地区年轻人,特别是女性群体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。这是一个需要政府、项目发起方共同推动的项目,政府负责运营场地、硬件支持、补贴政策以及招工渠道;蚂蚁集团和蚂蚁公益基金会负责人员的培训、运营的赋能以及订单引入。截至2024年底,“AI豆计划”已在山西永和、陕西清涧、贵州万山、甘肃积石山等地建立了16个县域数字就业中心,提供数据标注员、云客服等岗位,累计帮助7500余人次在地就业,其中女性员工占比7成。
项目由蚂蚁集团、蚂蚁基金会联合中国妇基会发起推动,但就业岗位则是由蚂蚁集团通过孵化当地企业提供。“在发起之初,我们就和中国妇基会达成了共识,就是在地孵化的这个企业,一定是‘社会企业’性质。”王晓晶介绍,具体而言,就是女员工至少占7成,企业以促就业作为核心目标,将营收按不低于70%的比例发放给员工,保障员工利益的最大化。蚂蚁集团则为困难女性提供免费培训及上岗补贴。同时,用公益打破商业模式,通过孵化社会企业,减少中间环节,将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直接下沉到县域。
30岁这年,全职宝妈郭宝青终于有了一份能够兼顾带娃和养家的工作——AI训练师。最初,她在朋友圈看到永和爱豆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人工智能训练师的消息,第一反应就是诈骗——毕竟,在很多人的认知里,高大上的人工智能很难同小县城联系在一起,更别提AI训练师这个2020年才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的新职业。
抱着试试的心理,郭宝青还是去应聘了,经过面试、机试、培训,她从一百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,成为一名AI训练师。而她的很多同事,也都和她一样,脱离了全职宝妈的身份,开始成为一名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。
人工智能的发展,离不开海量的数据训练,郭宝青和她的同事们从事的就是AI训练领域的一项基础工作——人工数据标注,这份工作对学历要求不高,主要是将图像、文本、语音、视频等原始数据通过人工处理,转化为机器可理解的结构化“标签”数据,比如对图片中的物体进行框选分类,或者将语音生成文字,判断分析语句的情绪等。
郭宝青所在的永和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,其前身是一家源于扶贫项目的企业,本身具有公益性质。该公司加入“AI豆计划”后,县政府免费提供了办公场地,蚂蚁公益基金会也在公司刚成立时,提供了几个月的“员工成长期”资金支持。
在最初的几年里,公司接到的订单大多来自蚂蚁集团内部,或者是由蚂蚁集团帮忙引入的业务。但随着数据标注公司的大量涌现,基础的数据标注订单越来越少,单靠蚂蚁集团提供订单很难维持企业的长期发展,必须开拓更多的市场。
这也是很多“AI豆计划”孵化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——如何才能可持续经营?因此,在整个项目的运营过程中,蚂蚁集团和蚂蚁公益基金会还要通过技术、平台以及运营上的能力和经验,帮助企业快速跑通运营的流程和机制,并引入蚂蚁体系以及生态的相关订单,培养在地孵化企业的商业化运营能力。
目前,永和爱豆科技有限公司开拓了自动驾驶标注业务,并分出专门的团队运营,这对于精准度要求更高,对数据标注员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郭宝青就是自动驾驶团队的一员,这位曾经的全职宝妈,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。
对人的帮助和提升是“数字木兰”的核心,王晓晶希望,这一份家门口的工作能够让这些乡村的女性意识到,家乡的意义除了家以外,还可以有‘事业’和‘发展’这份内涵。”
成为数字时代的女英雄
之所以将女性作为公益的方向,这和蚂蚁集团一直以来的业务特点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。十年前,互联网平台涌现了大量的女性创业者,2015年,阿里巴巴召开了第一个女性创业者大会,而就在同一年,IFC(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)、蚂蚁和高盛共同推出了国内首个女性互联网金融贷款产品。
在蚂蚁集团的组织建设中,女性也是不可小觑的力量:集团中有1/3的员工是女性,管理层中有1/3是女性,董事会里也有1/3是女性。有了这样的基础,当蚂蚁集团开展社会公益时,女性自然就成为重要的方向。
2019年,蚂蚁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,以“用数字技术助力女性发展”为创新目标,发起“数字木兰”系列计划,针对乡村女童、乡村留守妇女、返乡就业创业女性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,利用数字技术和平台能力打造差异化帮扶体系。从基础保障、创业就业支持、多元发展三个层面,提升女性安全感、成就感、幸福感。
“木兰是中国古代的家喻户晓的女英雄,数字木兰,寓意着成为信息时代的女英雄。”2023年以来,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和博士导师、数字木兰数字素养研究课题组组长卜卫带着博士一路跟进“数字木兰数字素养能力建设”项目,与乡村女性一起工作,在她看来,将性别视角纳入数字技术普及项目和妇女参与,是项目成功的关键。
在王晓晶看来,数字时代是属于女性的好时代,这是由女性的特质所决定。而在数字时代赋能女性发展,需要结合心力、脑力和体力。她表示,人的心力是一种信念,社会的心力是一种社会共识,当整个社会都认为女性独特优势在AI时代极具价值,每一位女性都相信自身在数智时代更能发挥所长,这样的“社会心力”,是女性在数智时代发展的强大基石;“脑力”是指一个人的数字素养,女性的整体数字素养如果能得到显著提升,将是女性发展的最强动力;体力是全社会的身体力行,既是鼓励女性大胆尝试数字化就业岗位,也是倡导社会各界给女性提供数字就业的身体力行的实践机会。
数字技术不仅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,更打破了传统工作的物理空间和固定模式,让女性能够通过灵活就业、线上创业等形式,更自主地平衡家庭与事业。此外,数字技术的发展,能够让互联网公益的模式快速复制快速落地,从而形成规模效应,用相对小的成本实现项目的快速覆盖,帮助更多困难女性。
好的公益,不仅仅在于对个体的帮助,更在于推动社会议题的解决,而这不是光靠一家企业,几家基金会的力量所能实现的,需要在实践中形成可复制的经验,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推广。这也是“数字木兰”计划未来的着力点。
而“数字木兰”计划带来的巨大效应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:“加油木兰”和“AI豆计划”作为“数字赋能乡村女性发展”的代表性案例写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暨《北京宣言》与《行动纲领》通过三十周年中国政府提交的国家级综合审查报告;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期发布的《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》白皮书中,“AI豆计划”作为数字赋能妇女发展新路径,也被收录其中。
“数字木兰”计划走过7年,让无数的乡村女性摆脱了贫困境遇,提升了在家庭中的地位,找到了自我价值和自己的主体性。但未来如何让更多的“木兰”被看到被帮助,在数字发展的滚滚洪流中,获得更好更多元的发展机会,还需要更多有心有力的同行者一起努力。